什么是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人的总称,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编程或示教实现自动运行,具有多关节或多自由度,并且具有一定感知功能,如视觉、力觉、位移检测等,从而实现对环境和工作对象自主判断和决策,能够代替人工完成各类繁重、乏味或有害环境下体力劳动的自动化机器。成套设备由工业机器人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外围及周边辅助设备组成的一个独立自动化生产单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参与,提高生产效率。
工业机器人的优点有哪些?
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可广泛地应用于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如焊接、机械加工、搬运、装配、分拣、喷涂等。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的应用不仅能将工人从繁重或有害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解决当前劳动力短缺问题,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工业机器人人的核心技术
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的三大零部件,国外工业机器人大型企业往往通过掌握关键零部件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器开发难度中等,多是机器人企业开发配套控制器;伺服电机是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核心驱动机构,除了由电机企业发展而来的机器人企业(如安川、松下),伺服电机多是外购;工业机器人常用的减速机有RV减速机和谐波减速机两种,减速机技术开发难度最高,主要采购自日本的两家企业纳博特斯克和哈默纳科。
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人工成本仍然处于上升阶段,并且从2013年工业机器人爆发以来,行业发展才持续了不到5年时间,从日本长达10年高速增长的经验走势,机器人行业正在往更深度,更全面的领域发展。
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分布状况
行业区域分布情况
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电气、化工、冶金等领域。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及华北地区。
企业地区分布情况
2016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达到1231家。其中广东省聚集的机器人厂商最多,达到352家,其次是浙江省204家,位列第二;其它地区如江苏、山东、上海、北京、安徽、辽宁和重庆分别达到172家、90家、126家、62家、63家、47家和52家。
工业机器人竞争度分析
整体竞争情況
国内机器人市场可以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机器人四大家族ABB、发那科、安川、KUKA,市场占有率超过50%。生产规模大、成本低,产品线丰富,能应对各种主流应用;产品性能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系统集成占据高端和主导地位,尤其在汽车产业跟整车厂形成战略性合作关系。
第二梯队:意大利柯马、日本OTC、NACHI、三菱、EPSON、川崎、法国史陶比尔、美国ADEPT等国际二线品牌,以及德国杜尔、CLOOS等重要的系统集成商。整体不如四大家族,但在一些细分领域超过四大系列产品。
第三梯队:以新松、广州数控、埃夫特、埃斯顿、新时达等国内大型机器人企业为代表。这些企业的产品跟第一梯队差距较大,部分接近第二梯队。
第四梯队:国内其他中小型机器人企业或新进企业,特点是数量多且增长快,很多是2014年后受政策刺激进入,普遍缺乏技术积累,以组装为主,产品偏低端,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
工业机器人本土企业发展情況
当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厂商发展迅速,但整体依然处于产业化初期,厂商整体规模较小,市场份额较小,且在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品牌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涉足机器人的上市公司一共有40余家,绝大部分公司是2012年以后涉足机器人业务,大部分公司机器人产品处在技术研发或试用阶段,一部分公司先从事技术门槛低的系统集成业务,以快速介入这个行业。
跨国企业在华投资策略分析
跨国企业主要采取在华成立子公司,合资公司或者通过行业展会把工业机器人推向国内市场。
为了打入国内市场或者扩大在华市场份额,近年来,许多跨国企业除了在华设立工厂或者投资设立子公司之外,还选择与国内企业和机构合作。
随着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国内市场,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融合到当地的需求市场中,与本土企业和研发机构进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战略环节。在2018年上半年,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KUKA Aktiengesellschaft(库卡集团)设立合资公司, 新建生产基地,共同推进库卡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跨国集团企业。
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差距
目前,国内大多数本体厂商的年销量仍然不到1000台,相比于国外四大家族而言,在产出规模上,并不具备规模效益。单就机器人本体业务而言,国内企业相关业务的毛利率大部分保持在20-30%左右,多数企业处于收入- 支出平衡点附近。
文章来自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信息感兴趣
让我们来帮助您找到适合您项目的解决方案!